中国开放股市的大矛盾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邱鸿安 来源:世界周刊   
2015-07-19 22:46

自6月12日至7月3日的三周内,中国股市下跌了约三成,这么大的跌幅实际上已造成“股灾”。这次股灾反映出中国股市的众多问题,其中之一是:中国政府推行“开放”股市的政策,欢迎外国资金投资中国股市,但另一方面却对股市作出强力“控制”,因此在政策上出现重大矛盾。

开放股市的政策,首先是针对国内人民。股灾前夕,全国股民达9000万 (单是今年5月,开户者达1200万),超过全国党员的人数 (8000万)。除了向内开放,政府还向外开放,主要是透过上海和香港的“沪港通”,外国资金可直接购买沪指的股票。今年底前,预计进一步开放,增设深圳和香港的股票买卖连系,届时外资可直接买卖深指的股票。目前透过沪港通进入上海股市的外国资金并不多,但外资被视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

不过,中国政府对股市的控制态度和政策,违反了自由市场的基本运作,使股市变成为“人为市”、“政策市”,股市也因此无法健康发展。去年8月,沪指还是2200点,到今年6月12日,升至5178点,涨幅接近150%,导致这个巨大涨幅的基本原因,就是政府鼓励接近1亿小投资者入市的结果 (小投资者占了超过八成交量)。

以6月29日至7月3日五个交易日来说,政府采取多项干预市场的“救市”措施:29日,突然降息,但股市仍旧下滑;30日,开始以养老金入市,沪指回稳;7月1日至3日,宣布收紧配资买卖 (margin trading)、限制新上市的公司数量、以及宣布调查操纵股市的外资。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要控制股市,不让股市按市场规律波动,实际上,政府才是最大的股市操纵者。

7月6日 (周一),政府以雷霆万钧之势救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阻止股市下跌。这天沪指早上高开288点,之后逐渐回落,至中午仅维持小涨;下午沪指一度跌穿3700点,最终收市保持升89点。从起落过程可看出,政府为阻止跌市,不知投入了多少资金,包括事前公布的21个券商的190亿美元。

为什么中国政府不惜任何办法都要阻止股市下跌?最近一年,中国经济持续放缓,政府希望刺激股市,藉此协助负债的地方政府和必须改革的国企,可以从股市中筹集资金,原来计画股市维持数年兴旺,金融机构、国企和地方政府都有时间进行改革,所以不希望见到股市崩溃。还有一个原因:股市一旦崩溃,1亿之数的散户,可能导致社会动荡,这种情况更是北京不愿见到的,所以不惜以任何办法,都要阻止股市下跌。

中国政府不惜一切的救市态度,正是种下股灾的最主要原因。去年8月以来,为什么股市越来越高、小投资者仍然继续入市?最大原因就是投资者预期,股市一旦下跌,政府必出手救市,这是只赚不赔的生意,比投资买房更易赚钱。股市在“612”高位回落前夕,上海和深圳两地交易所的公司本益比中位数已达到85倍 (相比之下,6月30日纽约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平均本益比只是21.2倍),但投资者仍然不畏风险,照样入市,为的就是预期政府必然救市。这是一种完全扭曲的市场心态,与健康发展的股市完全背道而驰,而造成这种扭曲心态的,正是中国政府自己。

有些舆论说,经过这次股灾,中国股市可望回归理智,将有比较健康的发展。不过这个期望可能落空,因为只要政府对市场的态度不变,以保持“中高速”经济成长为首要考虑,在股市出现波动时,忍不住出手救市,投资者只会继续以政府政策作为入市的主要考虑。在这种情况下,股市要健康发展,必难实现。

习李上台之初,曾经说过要深化经济改革,要让经济进一步市场化,扩大开放和减少政府干预,但事实上市场化只是次要考虑,对于长期习惯于计画经济的中国政府来说,调控才是王道,所以当经济任何环节 (包括股市)出现脱轨情况时,必然以调控去作修正,绝不放心让市场自由运作。只要这种“调控至上”的心态不变,自由开放就只会是泡影。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