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争名校 刻意去亚裔化不可取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世界日报   
2015-06-08 21:48

美国亚裔子弟申请长春藤名校时,遭遇各大学的特别配额限制,即所谓“竹天花板”的困境。“波士顿环球报”近日披露,一些大学升学顾问为帮助亚裔学生获取进名校机会,教导他们“去亚裔化”的招数,包括改名换姓、自我介绍短文避提父母移民艰辛历程等。这些招数效果如何,不得而知,然而,本质上是误导亚裔子弟不以家庭背景、亚裔文化等为荣,有如不折不扣欺骗,根本是昏招,并不可取。

“波士顿环球报”报导,部分亚裔家长花费高达10万元,聘请大学入学顾问,只做一件事,就是教导学生申请名校时,去除或隐瞒族裔特质(appear less Asian)。他们开出的“药方”,“治标”部分是专长和爱好部分,不再让孩子们学钢琴、小提琴等亚裔学生常见的乐器,改学其他乐器;参加体育项目也不能是羽毛球、乒乓球等亚裔拿手项目,不强调亚裔学生社团角色等。这或许有一定合理性和效果。但“治本”部分,竟是把姓名改得不像亚裔,彻头彻尾“去亚裔化”,入学短文也避写父母移民的艰辛历程。

这样急功近利做法,与其说是帮助亚裔学子,不如说是投机取巧、戕害和污染学子心灵。首先,美国是机会之国,并非一考定终生,学生即使上两年制或四年制社区大学,还可通过努力提高学术成绩,转学进各名校。其次,名校并不保证学子终生必然成功,即使进普通学校,日后仍有出类拔萃机会,全靠自己努力。再次,公然教导学生改名换姓,以增加名校录取机会,实质上是教导他们欺骗和投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对孩子未来的发展绝非“正能量”;反而让孩子不以家庭和亚裔文化为荣,误导他们数典忘祖,不知感恩。这些作为都期期不可。

诚然,近年亚裔跻身长春藤名校门槛越来越高,其原因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地归咎名校所设的配额限制。一方面,美国亚裔人口不断增加,从90年代以来,申请大学亚裔人数增长近三倍,想要拔尖愈加困难;另方面,亚裔学生自身彼此竞争也水涨船高,一些人通过补习提高SAT或ACT考高分,揠苗助长,也使学生们的“优秀”程度增加水分,被认为只擅长考试。

此外,却常被忽视的重要因素,是来自中国、印度和南韩等国家学生的竞争。他们虽是外国学生,却被美国大学笼统地归入“亚裔”类统计,实际上占用亚裔学生的入学配额。

今年5月,全美60多个亚裔团体组成联盟,向司法部和教育部的公民权利机构投诉,指控哈佛大学与长春藤盟校亚裔入学门槛高于其他族裔,歧视亚裔,呼吁当局调查,并要求这些学校招生时停止采用“积极平权”(亦即“保障名额”)的种族配额制度。

去年也有团体和个人例如非牟利组织Students for Fair Admssions提出类似指控,指控对象不仅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史丹福都被指控存在同样问题,在同样分数下,亚裔录取率比白人低67%,与其他族裔相比则比率低更多。

然而,这些大学却提供相反数据,显示前述指控完全站不住脚。譬如,目前亚裔仅占美国总人口5.6%,哈佛大学今年录取亚裔学生比率却达21%。长春藤大学中,亚裔学生所占比率平均也达12%至18%。若从族裔平衡角度看,美国其他族裔怎会相信这些大学录取时“歧视”亚裔呢?

因此,要对名校提出歧视亚裔指控,就须指出他们将“亚裔学生”和“亚洲学生”混为一谈未必合理。实际上,财务拮据的美国大学,近年一直把富裕的亚洲学生,尤其中国学生作为重要财源。去年全美共有27万4439名中国学生,较上一年度提高16%,中国学生占美国的外国留学生三成之多,为美国经济注入220亿元。

亚裔家长要为子女争取更公平进入名校机会,首先应要求名校把给美国亚裔的配额和亚洲学生的配额分开。其次,对孩子的培养也须按照这些大学的“游戏规则”办。美国独立教育顾问联盟(IECA)日前公布2014年全美对独立升学顾问的问卷调查,归纳美国大学最看重高中生素质和经验,除了是否选修能挑战学生的AP或IB课程外,成绩是否呈上升趋势,ACT或SAT成绩是否和高中整体成绩吻合等,都是观察指标。而参加校内外活动也必须持之以恒、深度参与,而非浅尝即止。这些或许可给亚裔学生和家长一些启发。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