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报告的三个细特点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王文   
2014-03-05 21:33

多年来,西方媒体与舆论常常批判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成不变。但事实是,中国人的政治民主化探索从未停歇。从会期的简化,到会场的简捷,还有首次为平民伤亡集体默哀,今年两会在许多细节上都印证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持续前行以及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求新图变。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政府报告更是折射了新一届政府全面落实改革的坚定意志,堪称是政府主动让社会批阅的一份年度期末考试答卷,和政府向社会表决心的“军令状”。

虽然这是李克强总理第一次做政府工作报告,但听了现场发言后,所有人都会对他铿锵有力的话语、丰富真挚的内容印象深刻。细读整份政府报告,可以很清晰地总结出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一是改革举措相当细致。整场报告历时约1小时50分钟,约16500字,提“新”86次、提“改革”提77次,提“发展”117次,提“加强”48次,内容涉及到经济、金融、农村、城镇化、文化、卫生、军队、教育、户籍、民生等8大方面数十个小项。

可以说,凡是民众关心的热门话题,工作报告中都有体现。尤其是报告提到了2月底遍及全国1/3地区的多日雾霾、3月1日昆明暴力恐怖事件的评价等新近发生的事件。考虑到一份政府报告的起草、征求意见、校对、印刷、派发,短短数日里,政府报告要几易其稿,反复修订,加之近日来突发事件不断、政府各项会议频繁,可以想象,领导人以及相关文书、办事部门人员的忙碌与通宵达旦。但即便这样,报告中对局势的判断是准确的,采取的相关措施是全面的,对问题的相关表述是到位的,对治理的各类部署也是细致的。由外至里地观察,这不得不说是本届政府的确在高效运作与奋进有为。

二是改革落实相当细化。一些人习惯于批评政府爱讲空话,但整份报告中很难找到无的放矢、大唱高调的句子,相反,笔者比较过去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本届政府的工作报告提到的数据最多,对下一年工作计划的目标尤其细化,“今年要再”的提法相当多,比如,“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等等。

可以说,每一部分的改革内容都有明确的落实要求,这些要求不仅是中央政府压给地方和各个企事业部门的任务,更是政府的自我要求与“量化承诺”。一年很快就飞棱而过,群众的眼睛是群亮的,再过365天,社会会拿出明年的成绩单一对照。若完不成,政府就会失信于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敢这么说,体现了新一届领导人的勇气与胆识,也是新政府改作风、自我确立绩效考核、自上而下改革的重大进步。西方政府喜欢开空头支票,做不好大不了下台,把包袱丢给反对党,过几年再来过,但中国政府是“责任政府”,没有后退的余地。克强总理敢这么定目标,的确如其报告中说,是体现了“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

三是改革情感相当细腻。通读报告,会发现里面有至少有几十处类似“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等豪情壮志、感人至人的话语,几乎每一处都让代表们鼓起数秒钟的掌声。相信这些掌声是自发的,因为中国政治里充斥着太多的官话、套语、空话,当这些清新话语飘入到每年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场合时,掌声是代表着全体人民的认可与支持。

与其把这些话语当成是新一届领导人真情实感的流露,不如将其理解为他们对全体民众集体参与的改革邀请。须知改革不是儿戏,也从来不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与所有人的利益紧密相关的变化,改革必须团结所有人的力量,必须调动所有人的改革热情。这个角度看,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是一次相当给力的集体动员。

然而,正如报告中所说,“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基础不牢固,财政等领域有风险隐患,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很多,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反腐压力很大,国际对中国的博弈很多,等等。

中国目前处于最接近于民族复兴的时刻,身居“世界第二”的高位。过去百年的历史在时时警醒着中国,功篑一溃的例子很多,德国、日本、苏联的中途衰败是最好的教科书。政府工作报告,只是一年之季在于春的新气象。国家复兴,改革不止,只有牢记责任与使命,增加忧患意识,复兴与前行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作者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