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清明时节忆马国权师
文学园地 - 散文随笔精选
作者:孙博 来源:《羊城晚报 》   
2019-03-31 08:59

3

  每当我步入书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马国权先生典雅的书法杰作,耳边立即回响起他的谆谆教诲,脑海中依稀浮现出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

  追溯起来,我与马先生的文字缘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那时,我在上海的一所大学任教,经亦师亦友的王从仁教授引荐,给香港一份报纸的副刊撰写书评,一直写到我出国中止,前后两年,共发表了20多篇文章。

  先生是资深编辑,我是小作者,就靠“两地书”沟通,令我受益匪浅。记得收到第三篇样刊时,也同时收到了先生的亲笔信,主要跟我谈选书标准,还顺便谈及写文章的引号用法,他的一丝不苟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从那时起,我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在上海或香港,可以当面求教前辈。但是,随着我1990年底移居到加拿大,愿望几乎落空了。

  一晃几年飞逝,心结无法而解。1993年秋天,我在多伦多报纸上偶然见到了先生的大名,真是喜出望外!我便立即打听,很快就有下落,此公正是我日夜想求见的长者。没过几天,我就去多伦多东边士嘉堡的“尚鼎书屋”,拜见了先生和师母。先生魁梧健硕,神采儒雅,比我想象的更具文人风度,但毫无架子。满屋书香飘逸,陈设古朴典雅,墙上悬挂数幅名家字画,熠熠生辉。积压多年,跨越中加的美梦终于成真,叫我怎样不欢畅呢?

4

马国权先生文字学泰斗容庚先生合影,右为马国权的国画作品。

  我们边品茗边神聊,愈谈愈开心。原来,先生不仅是资深主编,还是岭南书法篆刻大家,更是著名的古文字学者,早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后又成为该校古文字学副博士研究生,师从文字学泰斗容庚先生,专攻金文,旁及铜器考古、名画鉴定等。后历主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教席。1970年代末,先生移居香港,任报纸的撰述员、主编艺文周刊,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他还是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西泠印社理事。先生著作等身,部分已翻译成外文,曾赴多国讲学、举办书画展览。眼前平易近人的长者竟是大师,手捧所赐著作,真使我受宠若惊。

  原来,马先生已于一年前在香港退休,身居多伦多的儿媳邀请他们前来团聚,遂与师母同行,原打算小住,但因喜欢这里的安静,宜于读书写作,他们决定长住。刚安顿好家居,先生就埋头著书立说了,并活跃于本地书画界,还被安省中国美术会聘为名誉顾问。那日离开时正值黄昏,先生亲自鞠躬相送,令晚辈受之有愧。

  几周后,马先生就用金文赠书了一副对联,上书宋朝大儒朱熹的名句:“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这两句诗道尽了做学问的奥秘,一直受到历代学者的称颂,朱子认为做学问既要尊重传统,加深研究,还要培养学术胸襟,对新发现的知识要深入探索,开拓新的领域。先生边把对联递给我,边语重心长地说:“旧学与新知都不可偏颇,应该是兼容并蓄的。”他赠我这幅墨宝,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接到手上感到沉甸甸的。

10

马国权先生书“银月轩”匾额。

  从那时起,我和先生常通电话,时有来往,成了忘年交。记得1995年春天,他在电话里问起我的书斋名,我回说叫“银月阁”,因我与内子原名中均与“月”字有关,而“银”字是贵金属,也有明亮之意。他说斋名不错,但建议改成“轩”,更准确、高雅,我一口答应。两周后,他来电叫我去取书房匾额,“银月轩”三个隶书大字苍劲有力。顿时,我感动的泪花一直在眼眶内打转。

  1996年金秋十月,接到先生电话,他下个月要回流香港了。我感到纳闷之际,他悄悄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聘他担任研究员,主要是鉴定华南地区的书画和文物,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回港发挥余热,为国家做点贡献。

  马先生临行前数日,我特邀他们伉俪光临寒舍聚餐。他来后,得知内子也毕业于中山大学,即以“师妹”相称,马上缩短了两代人的距离。他们夫妇抱着才半岁的犬子,眉开眼笑,其乐融融。先生说,旅居多伦多4年过得非常充实,不枉此行。确实,先生除了着书授徒外从没闲过,他参与了加拿大中国书法协会的创会工作,并任副会长。他还推动了安省艺术学院创立“中国文化委员会”,并被委任为副主席,负责中国书画课程教学大纲编订工作,把中国书画艺术介绍到加拿大,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意义深远。最近,先生还获得省督颁授的“杰出成就奖”,真是可贺可喜……

2

马国权先生及其写赠作者的对联。

  2001年春天,我回中国省亲途经香港,实在无暇登门造访马先生,只好致电表示歉意,先生说老朋友不必拘于礼节,打个电话问候就足够了,日后还有大把机会见面,真是宽大为怀!他说,回港5年来一直没停过,又出版了好几本书,有关机构准备举办“马国权从艺60周年”大型活动,他正在系统整理著作,忙得不可开交,我真替他高兴。

  谁都没有想到,翌年4月底,我突然接到多伦多画家梁燕玉女士的来电,她哽咽着说:“马先生过世了。”噩耗如同晴天霹雳,我抓着电话机的手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我立即致电香港慰问师母,她说先生3月份因病入院,4月份在病榻上校阅《书法源流绝句》,4月27日晚上因脑溢血病逝于东区尤德医院,享年71岁。师母边哭泣边说:“他每天凌晨4时起床,写作到天亮,不知疲倦,60周年从艺总结即将完工前夕,他却走了……”

  马先生驾鹤西去已整整17年了,但在我内心深处,似乎他老人家仍然健在,还是精神矍铄。至今,马先生所赠匾额和对联挂在书斋已有20多年,它们将永远陪伴我、鞕策我!

(本文刊登于2019年3月31日《羊城晚报》人文周刊)

1


  作者孙博简介加拿大华人作家、编剧、导演。现任加拿大网络电视台总编辑、加拿大中国笔会会长。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剧本等十多部,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文、韩文。担任30集电视剧《错放你的手》编剧,导演电视系列片多部。曾获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北京市广电局优秀剧本奖、多项微小说和闪小说大赛特等奖等。

weibo365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