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诗魂的碰撞──洋诗人模仿王维
文学园地 - 散文随笔精选
作者:孙白梅   
2014-10-20 15:10

55

加拿大诗人哈瑞‧瑟思东和艾伦‧库波的新诗集《鹿苑》(THE DEER YARD)封面。

53

王维(右)和裴迪

       唐朝大诗人王维,其名声也许仅次于李白、杜甫,与孟浩然等齐名,除了诗歌外,他还擅长于绘画、音乐,做过大官(最高至正四品),官场失意时,也喜归隐于山水园林,他的不少诗句脍炙人口,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等等,大家都熟悉吧?人们称赞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名副其实。王维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加拿大诗人哈瑞‧瑟思东(HARRY THURSTON) 和艾伦‧库波(ALLAN COOPER) 是三十多年的好朋友,2009年12月哈瑞在赴卑诗省当驻地作家前,他与艾伦相约以诗歌形式通信。他们意欲模仿1200年前王维和裴迪的《辋川集》样式, 那是诗歌史上最著名的组诗。王维和裴迪各写了20首绝句。王维总是写第一首诗,裴迪写第二首,或者写和诗。有时裴迪直接回应王维的诗,有时他用王维诗中的意像作为一个跳跃点。例如: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麇麚迹。(裴迪)
       两人的两首诗时常会创造出第三首诗,好像第三者也在场似的。其实这是大自然的闪亮登场。
       王维的诗超脱、自由,有道家风范,“无心,无欲,无穷,无求”,又有佛家的平常心,洞察人生和自然,给哈瑞和艾伦影响很大。他俩分别在温哥华岛和新布伦瑞克省的芬地湾小渔村诗歌唱和,哈瑞扮演王维的角色,先写一首意像诗,艾伦则像裴迪一样写和诗,在加拿大东西海岸之间似乎建起了一座灵魂小屋。
       中外两代诗魂的碰撞以及哈瑞和艾伦的一唱一和的最后结晶是他俩的新诗集《鹿苑》(THE DEER YARD)。他俩的诗篇深深扎根于大自然。像许多其他西方诗人一样,他们以中国经典诗篇为楷模,旨在以最佳方式表达人们跟大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014年10月25日至29日,哈瑞和艾伦将参加《加中文学论坛:文学与我们的环境》,由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主办,以及在多伦多湖滨中心举办的国际作家节和在蒙特利尔举办的一些文学活动。届时,他俩将介绍他们的作品。
       顺便说一句:10月26日在多伦多湖滨中心(235 QUEEN'S QUAY WEST) 举办的国际作家节,首次举办中国论坛,有来自西藏的著名作家扎西达娃、来自上海的著名小说家金宇澄、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双语作家李彦和评论家施战军等主讲,对公众开放,但需购票。


harry

       哈瑞‧瑟思东(上图)是一位诗人、新闻工作者,出版著作有二十四夲。他的诗集包括:《跟我同类的动物:新诗选集》和《假如人们住在地球上》等。最近他与艾兰·库波合作写成题为《鹿苑》的诗歌体信件来往,模仿1200年前中国诗人王维和裴迪的辋川组诗。
       他的“生态自传”──“潮起潮落之地,盐碱滩上自然主义者的思考”荣获2005年美国西伽特·奥森大自然写作奖(Sigurd Olson Nature Writing Award)。他的最新散文著作《亚特兰蒂斯海岸,一部自然历史》荣获加拿大的兰·安特森奖( Lane Anderson Award)。他目前是加拿大作家联合会主席。

       鹿的集居
       我首次接触太平洋世界是通过中国的诗画 -- 白雪皑皑的山脉,苍翠欲滴的河流,千年古树,云雾缠绕,细雨霏霏……
       像许多西方诗人一样,我一开始也从厄斯拉·庞德那儿接触到中国诗篇,他在1915年写的一系列诗集《中国》(Cathay)就是翻译(或更确切地说是“模仿”)中国的诗歌。正如他的朋友T.S. 艾略特所评述的那样:他的这部诗集代表了“我们时代中国诗歌英文版的创造发明”。
       在我放弃了生物学作为自己前程的雄心后不久,我就开始了作为诗人的学习生涯。我发现了肯尼斯·雷克若斯的《中国诗歌一百篇》,代表了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丰富诗作。杜甫是王维同时代的朋友。这也导致我和我的好友艾伦·库波之间的诗歌通信来往,模仿王维和他朋友裴迪之间以著名《辋川集》为名的诗歌唱和。
       当时我正在温哥华岛上的坎贝尔河边作为驻地作家,住在罗德雷克· 黑格-布朗的旧居,他是位渔业和环境方面的伟大散文家。他钟爱的河流流经后院,从我的书桌可看得见,那儿还有几条短短的公共幽径,我常在那儿散步。
       毫不奇怪,我们诗集的第一篇描述了我与鹿的邂逅。我们那儿有四头黑尾巴鹿 --- 我猜想是一个家庭吧 --- 在道格拉斯冷杉树和宽叶枫树下吃草,时不时跳过篱笆来袭击花圃。这些经常出现的鹿引领我翻译王维最著名的诗, 通常译成“鹿柴”,然而艾略特· 怀伯格在《19种方式看王维》里(分析这首诗的19种版本)告诉我们这是个地名, 就像鹿野苑的鹿园,在那儿佛陀首次布道。
       我们称其为《鹿苑》,据艾伦说,那是我二十年前在他翻译这首诗时我给他的建议, 这首诗出现在《鹿渴望饮山泉,来自中文、日文版以及基督教圣经中的的不同版本》。集居是个术语(也是口语),描述鹿在北方地区的形态,它们在浓密的针叶树丛寻求防风和防野兽的避难所。鹿苑里密集的逃生路线像轮辐(辋)一般向四面八方射开。
       这个题目非常贴切,因为这些诗的组成跟北半球的冬季不谋而合:第一首写于12月5日,而最后一首“寒梅”则写于次年3 月24日。这些诗篇不仅覆盖了整个季节,也覆盖了整个大陆,它们一起象征从西海岸到东海岸、又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对话。它们是象征意义上的“集居”,以对抗冬季和远距离寂静的孤独或小屋抑郁症。
       我俩的诗篇──以不同方式──深深扎根于大自然。像许多其他西方诗人一样,我们以中国经典诗篇为楷模,旨在以最佳方式表达我们跟现如今所谓的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这个词跟大自然同样令人肃然起敬。王维的诗篇属于风景或野趣传统,(或照字面意思属于山水范畴。)
       王维诗的杰出现代翻译家大卫· 欣登认为:这些诗反映了早期道家思想的精神生态学:“一种世界观,既是世俗的,又有深刻的灵性。” 这种阐述与现代生态科学是一致的,因为人类和比人类更人性化的世界是密不可分的,──这是我信奉的一种哲学。
       哈. 瑟.
       指铃
       小鸟栖身秃枝旁,金色皇冠戴头上,
       暮色之下婉转唱,犹如指铃叮铛响。
       夜色苍茫山转黑,小鸟何处把身藏?
       犹如闭目之菩萨,静锥区里作冥想。
       (中文翻译:孙白梅) 


allan

       艾伦‧库波(上图)出版了十五本诗集,最近的作品是跟哈瑞·瑟思东合作的《鹿苑》一书。他曾两次荣获诗歌方面的贝利奖(the Bailey Prize), 并于1994年荣获彼得· 绍斯基奖(the Peter Gzowski Award)。他也是专门出版诗集的“猫头鹰之首”出版社(Owl’s Head Press)的编辑兼出版商。艾兰一年大部分时间住在新不伦瑞克省的爱尔玛 ──位于芬地湾的一个小渔村。

       鹿苑
       冬季循环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
       (英文翻译:大卫· 欣登)

      灵魂之屋/艾伦·库波

       这部诗集模仿的是几乎1200年前中国诗人王维和裴迪所写的诗歌史上最著名的组诗《辋川集》。每位诗人写20首绝句。王维总是写第一首诗,裴迪写第二首,或者写和诗。有时裴迪直接回应王维的诗,有时他用王维诗中的意像或想法作为一个跳跃点。
       两人的两首诗时常会创造出第三首诗,好像第三者或第三个物件也在场。我们可以说这是自然世界的闪亮登场。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曾评述道:“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只黑鸟可合为一体。” 史蒂文斯理解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联系,就如核物理学家知道比原子小的粒子如中微子在受到观察时,它们的反应似乎是不一样的。
       我相信王维和裴迪在直觉上理解这种联系。两人都浸淫在道学传统里,而道学是鼓励跟自然世界紧密结合的。以下是《辋川集》中的一个例子,题目是“船屋”。是我翻译成英文的: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王维
       当轩弥滉漾,孤月正裴回。
       谷口猿声发,风传入户来。
       裴迪

       2009年12月,哈瑞开始在卑诗省当驻地作家。在他离开前,我俩商讨以诗歌形式通信的可能性。我们决定努力尝试一下,模仿《辋川集》的样式。哈瑞会寄给我一、两首他写的意象派诗歌,以坎贝尔河作为背景,而我则从我的家回复他 -- 即新不伦瑞克省的爱尔玛──位于芬地湾的一个小渔村。
       我的任务是扮演裴迪的角色,可直接回应哈瑞的诗,也可用他诗中的想法或意像作为我的跳跃点。哈瑞和我是三十多年的密友,我意识到我们的诗歌唱和导致了不寻常的罕见情况发生。我们这样一唱一和后,我惊讶地发现我的诗变得更规范了。
       在西班牙语中,ALMA 是灵魂的意思。在写这些诗时,我喜欢想象哈瑞和我在坎贝尔河和爱尔玛之间建成了一座灵魂小屋。这是个靠近流水和鸟鸣的地方。随着冬日渐渐延长到春天,这也是个充满欢乐和光芒的地方。
       艾.库.
       (中文翻译:孙白梅)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