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中国的未来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邱鸿安 来源:世界周刊   
2015-11-29 19:08

中国政府上月宣布,终结一胎化的政策,改为两胎化,准许每对夫妇生两个小孩。新政的目的是要提高生育率,希望可以化解人口老化带来的问题,因为人口老化不但拖累经济发展,而且造成男女失衡。

人口老化对经济造成的威胁特别严重,已知的情况包括:一,自今年初起,中国的劳动人口已由增变减(即新进入就业市场的年轻人数量不及退休老人的数量),劳动人口总数减少直接导致工业生产数量的减少。二,农村流入城市的廉价劳动力,也于去年底开始,由供多于求变为供不应求,结果是城市找不到足够工人。三,由于劳动力紧张,工业必须提高工资,才能找到工人;工资成本提高,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导致出口下跌,中国不再是“世界工厂”,需要密集劳动力的工厂,纷纷迁出中国,移到10多个工资比中国便宜的国家。

两孩政策虽有目标,但一时之间难以化解人口老化对经济造成的压力,因为希望提高的生育率,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每年的新生小孩,不可能达到800万,甚至要达到300万或400万,也难实现。

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可化解人口老化的危机?有一个希望,那就是机器人;中国未来可以是全球最多老人之国,也可以成为全球最多机器人之国。现有的人工智能科技,能够使机器人与人作互动;它能够视物,能够听声,能够配合现场需要,完成指定工作。中国可大力发展机器人工业,增加生产,扩大使用,就有可能补充劳动人口的不足。

工业上使用的机器人,称为“工业用机器人”,特别适合用于危险的工作,高温下的工作,有毒环境的工作;中国现在的年轻人,教育程度比以前高,生活要求也高,不喜欢做蓝领工作,大量的蓝领工厂工作,都可由机器人代劳。另外机器人又比工人可靠,可以24小时工作;工厂无须为工人流动而头痛,工人每年返乡过春节,但春节过后返回原厂的工人,平均只有20%至30%。中国有些地区,难以找到工人,所以对机器人有特别需求,包括重庆、成都、江苏和浙江等。

家庭用的机器人,称为“服务用机器人”,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里拿不到的东西,提不起的重物,都可由它们代劳。中国的人口老化危机,还继续在发展,老人数量将持续增加,两名年轻人要照顾四名父母和八名祖父母,因此每个家庭对机器人都有需求,这种需求有助推动机器人工业。

刚于10月底结束的中共五中全会,将机器人工业订为重点发展项目,由总理李克强亲自主持,政府和业界制订了一项“中国制造2025”的计画,要大力发展机器人工业,增加机器人的产量和使用,目标是使中国于2030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生产国。

中国的机器人工业,近年在工资日渐提高的情况下已开始发展,2009年以来,每年的机器人使用数量平均以58.9%增加,2013年和2014年都是全球机器人最大市场,2013年国内销量为3.7万部,2014年增至5.7万部,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一。国际机器人工业联会估计,到2018年,中国国内的机器人销量将占全球销量的三分一。

不过,中国的机器人生产能力,则与国际有很大差距,在2014年的国内5.7万部销量中,外国生产的占了七成(主要来自韩日美德),中国制造的只占三成,因此政府和业界希望能够提高产量。政府对机器人生产商有补贴(去年补贴不到8000万美元);2013年国内的机器人生产商有700家,今年迅速增至2000家;重庆凤凰湖工业园以生产机器人而知名,现有65家生产商,计画于2020年增至200家。中国要发展机器人工业,重点是技术取得突破,包括在机器人的品质、可靠性和准确性的突破。

英格兰银行一名经济学家日前估计,未来20年至30年,机器人会抢走美国人8000万份工作,这项估计可能过于悲观,但机器人抢饭碗的问题确实存在。不过,目前的中国,情况有点不同,因为人口老化比美国严重,所以暂时还不至于要担心这个问题。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