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中月亮一样圆 /桑宜川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桑宜川   
2015-09-24 12:07

1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远》里写下的这美丽动人诗句曾寄托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中秋节是加拿大华人共度的一个重要传统佳节,仅次于农历春节。去国万里,兴许是在海外飘泊日久了,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我都会产生一种莫明的冲动,特地去温哥华的几处大统华T&T超市和华人购物中心转一转,因为只有身处那样的场景,在张灯结彩的店堂里,在摩肩接踵的人潮中,望着那些节日购物的一张张喜悦的陌生面孔,我才仿佛真切感受到远离故国的节日气氛,总是勾起缕缕怀旧的乡愁。
       是啊,中秋佳节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早已成为海外华人思乡情最为浓厚的时刻之一,月亮圆人团圆更是所有华夏儿女的美好期许。对于身在异乡的华人而言,这种浓浓的思绪在这特殊时段被无限放大与升华,华侨华人节前的喜乐展现了一幅幅海外游子的“清明上河图”。
       今年的加拿大温哥华,喜迎中秋的华人活动丰富多彩,好戏连台。各华人社团纷纷组织联欢会,城里的一些剧场早早就被提前预定,多家合唱团也早早就开始排练节目,气势之大,人气之旺,几乎与过农历春节相差无几。几位演出团体的组织者已发来邀请,让我目不接暇,届时该怎样去分身分享这些精心编排的视觉大餐呢?

温哥华──他乡亦故乡
       与我的出生地,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不一样,温哥华与海洋毗邻。我自幼喜水,也许是这个缘故,所以十年前,当我移居这座美丽城市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把她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温哥华位于太平洋西岸,浩瀚的水域为她勾勒出柔和的轮廓线,纵横北美大陆的洛矶山脉,使得她成为终年气候温和湿润,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难怪刘再复在他的散文《初见温哥华》里赞口不绝,直把他乡作故乡,只可惜他不能在此久留,这里只是他的人生驿站,他还要远游。但是他在这里留下了一位远游者的沉思,一首当代中国知识人的绝唱。读到它,至今我们尚可窥见他所走过的不平凡心路历程,还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跃动的思想,在历尽淬炼后,升腾出对生命的礼赞。
       这座美丽的北美都邑确实名不虚传。据说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西部第一大城市。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能让她当之无愧地举办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在文化艺术领域,本拿比鹿湖边每年盛夏还举办国际音乐艺术节,同时在海滨举办国际烟花节,各种球赛及大牌歌星演唱会层出不穷。温哥华的电影业尤为发达,超过半数的美国大片后期制作是在这里完成的,使其自然成为北美继洛杉矶之后的第二大制片中心,素有北方好莱坞之称。
       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兀自漫步在温哥华的海岸线尽头,或爬上了古斯雪山之巅,便想起了这座城市里曾经发生过的许多陈年旧事。上世纪初叶,这里来过大清重臣李鸿章,来过逃命天涯的康有为,梁启超,来过为辛亥举事三次化缘的孙中山,来过民国政府的杰出外交家,第一任驻加大使刘师舜。晚近的学者梁思成林徽因就在这里奉子成婚,民国时期红透半边天的影星蝴蝶就在这里香消玉陨,不胜枚举。至今被誉为北美第二大唐人街的社区里,有逾百家老华侨社团,每一家都有述说不完的迁徙移民故事,可谓杜鹃啼血,可歌可泣。这座城市里还有我所敬重的文学艺术前辈,瘂弦、洛夫、叶嘉莹、周士心,有机会常常聆听他们的教诲。他们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骄傲,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品味,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北美历史文化名城──温哥华。
       温哥华像是一位女神的裙裾,漂亮得豪放而又别致,四处郁郁葱葱。刚踏上这片土地,仿佛是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大庄园,到处鲜花簇拥,我怀疑,这里是不是连树木都在开花?这里的自然环境没有过多人工刻意绿化的痕迹,房子大多建在花园里,就是这座城市的风格。我感叹加拿大这个宽容的多元文化国家,她用博大的胸怀容纳了我,容纳了这个世界上各种肤色的万千游子。中秋时节,说来也巧,枫叶又开始红了,层林尽染,这就是我的故乡。朋友,你在温哥华生活久了,你会留恋她,放不下她。也许,朋友的这话是对的。许多海外游子都有同感,看来不是妄语。

12

身在他乡──雾里看花说月饼
       倘徉在温哥华的大统华超市里,尽管走马观花,但那些琳琅满目的月饼还是吸引了我的目光。应该说海外商家比较注重给消费者以实惠,强调绿色健康,讲究公平原则。这些月饼不仅做工精细,花样繁多,包装雅致,而且物美价廉,花费不多即可大快朵颐。
       在加拿大过中秋,老一代华侨还喜欢自己动手做月饼。我的几位老广东,老福建朋友家里,每年都自己在家里做出不少,与朋友们分享。那种浓浓的乡情,深深感动了我。不由地让我想起了记忆中的童年时代,那时的月饼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有玫瑰、莲蓉、豆沙、核桃、花生、金钩等各种风味,每个月饼均用蜡纸包装,或者干脆连蜡纸也省去,在百货公司和供销社的专柜上销售,每个月饼仅卖三至五毛钱左右。虽说简陋,但是吃到嘴里,却甜到心尖,那种快乐指数与幸福指数之高,是今天的少年儿童们无法想像的。毕竟时光荏苒,时代已大不相同了,也无从再找回那一份甜美的感觉。
       最传统的过节方式,不外乎全家老小欢聚一堂,赏月吃饼话家常,其乐融融好不惬意。但是近年来,中秋节在国内变成了同政治、经济紧密相关的一个不伦不类的节日。首先是很多人心变了,中秋的到来对他们来说,与家人的团圆远不如社交钻营重要。君不见,每逢中秋节,一些人就忙了起来。中秋节的变味,是市场经济冲击传统文化的一种新现象。在物欲横流的观念指导下,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利益追求,人们就会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来达到。中秋节同元旦春节一样,只不过是这些人实现目的的一出闹剧。如果没有中秋节,这些人就会利用其他“节庆”来做同样的文章。所以说,是利益驱动使传统的中秋文化变成了一种畸形的节日文化。中秋节从民间的亲情味变成社会官场的功利味,如同月亮中间那块阴影一样,折射出了很多东西。
       其次,月饼也变了。以前就是简简单单的包装,大家吃的是味道和温暖,但是现在月饼的过度包装却是愈演愈烈。近年礼品大闸蟹的包装,风头远远盖过了昔日的豪华月饼。至尊月饼礼盒、白金月饼礼箱等各种明目层出不穷,更有甚者,月饼只是礼盒的“添头”,里面附的种种“赠品”才是主角,高档餐具,高档茶酒等价值远远超过了月饼本身。过度包装从本身来说浪费资源,造成污染,还会对月饼品质产生影响。从深层来说,更是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实和大众心理,月饼很多时候其实不是用来吃的。现在部分人存在一种畸形消费观念,认为月饼的价格越贵越好,尤其送礼时,价格越高,越拿得出手,越有面子,造成了天价月饼市场的客观存在。还有就是在隐秘的角落,伴随贪腐和受贿的横行,月饼作为一个由头,必须附加远大于其自身的价值属性才能完成它的使命。
       作为观照,对于华人新移民来说,海外创业的艰难,也给海外中秋节这个温馨祥和的日子平添一种淡淡的哀伤。如今这一群体远离故国,功未成业为就,更有千般乡愁在心头。我的一位朋友说起国内的中秋节,显出一副无奈的表情。他说:“站在商业角度来看,创新点子或能增进促销,但无法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如今国内节庆的过分商业化,让越来越多年轻人不知道月饼的由来,倘若连月饼的基本功能与涵义都改变了,成为了官权交换与利益输送的媒介,这样的月饼已失去传统月饼的感觉,简直是亵渎了传统文化的精神。”我深为理解,他的话语就是海外华人的共同心声。
  每当中秋临近,夜晚仰望一轮皓月当空,我看到的月亮还是那个圆圆的月亮,但月饼却早已不是那块甜甜的月饼了。国内畸形的中秋文化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最近媒体上关于高价月饼的报导和分析,说明了我们价值取向的成熟和舆论引导的正确。要改变这种畸形的节庆文化,还中秋节传统文化以纯正的真情味,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有效地遏制权力的寻租,构建有限政府和科学的权力运行模式;二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消费适合自己的月饼等中秋产品,不盲目攀比;三是规范企业行为,对过度包装等行为进行管制和处罚,让传统节庆回归文化本义。

 

365Talk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