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moral2017

scroll back to top
苹果156家供应商 利润链中国只赚2%
新闻频道 - 中国要闻
作者:齐鲁晚报   
2012-10-05 15:49

alt

25日,当苹果公司宣称iPhone5正式发售仅一周订单就达到500万台时,这意味着远在成都、郑州的数十万名在深夜中紧张加班的产业工人,将有更多个夜晚与休闲时的电视节目说再见。然而,在苹果公司遍及全球的庞大产业链上,来自中国的众多加工企业和产业工人,却仅仅获得了iPhone5丰厚利润奶油下的一小块干瘪蛋糕。在iPhone这个代表世界制造业顶级水平的“明星”产品上,中国制造再次显露出短板和尴尬。

156家苹果供应商 8家来自中国

  9月13日凌晨,iPhone5的神秘面纱在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揭开,这部温润的手机有着更薄的机身,加长的4寸屏幕,运用IN-CELL技术的触摸屏,待机时间更长的电池,800万像素的镜头以及加载了LTE 4G的网络模块。
  iPhone5依然秉承了创始人乔布斯的喜好——他不喜欢人们随意打开iPhone的盖子,为此他专门使用了五角形的防撬螺丝。但从随后发布的各种拆机报告中依然能够看到,这部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手机,有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影子。
  苹果公司最新公布的《2012年度供应商社会责任进展报告》首次披露了该公司遍布全球的156家供应商名单,其中有8家中国公司上榜。这8家公司包括 A股中的安洁科技、环旭电子、比亚迪;在香港上市但总部位于内地的瑞声科技;尚未上市的昆山长运、天津力神、蓝思科技、苏州面板电子等。除此之外,立讯精 密、金利科技、德赛电池以及来自山东的歌尔声学等,也被业界公认为是打入苹果供应链的重要配件供应商。它们主要为iPhone提供触摸屏组件、电池、耳机以及组装等项目。
  毋庸置疑,能够进入苹果公司的全球供应链,意味着将有机会从iPhone、iPad、iMac等苹果公司的明星产品销售中,获得充足的订单和稳定持续 的收入。就像这款刚刚发布的iPhone5手机,正式上市仅一周就收获了超过500万的订单,按照美国不同配置裸机价格649至849美元计 算,iPhone5的首轮销售额,就将达到35亿美元之多,约合人民币220多亿元。
  正是在苹果产业链光环的带动下,A股市场的“苹果概念股”一度走出一轮持续2周的向好行情,纷纷走出一字涨停,其中总部位于山东潍坊的歌尔声学,股价 更是创出40元的历史新高。证券分析机构中金公司指出,歌尔声学作为苹果供应商,为其提供iPhone5耳机,而声学体验是iPhone5亮点之一,也是 难点之一。多家证券分析机构认为,iPhone和iPad耳机订单和声学零组件订单有望成为歌尔声学主要的成长动力,未来几个季度的利润有望达到90%的 增长。

“苹果”的中国利润不到2% 

  就在苹果公司推出iPhone5的第2天,美联储推出了旨在提振美国经济的第三轮货币宽松政策QE3。不过,在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利看 来,这一轮“坐在直升机上撒钱”的印钞,仅能为美国第4季度的GDP贡献0.2%左右的增长,而苹果的iPhone5,却能为美国经济带来0.25至 0.5个百分点的增长。
  苹果公司这种创新型的产品,对经济的巨大影响显而易见,但遗憾的是,这一效应无法在中国被复制。因为即便占据了苹果全球供应商近10%的数量,中国企业能从苹果公司获得的利润少之又少。
  在iPhone5发布后,IHS iSuppli、UBM TechInsights等科技分析机构很快公布了拆开手机并分析其配件价值的成本分析报 告。根据这一报告的统计,售价649美元的iPhone5,16G版本的成本是207美金,售价749美元的32G的成本是217美金,而价格为849美 元的64G的成本是238美金。
  也就是说,每部iPhone5手机,苹果公司至少赚取了其中的400多美元,只留给零配件供应商200多美元的盈利空间。而就是这价值1200多元人 民币的零配件,最昂贵的配件,是应用了最新触摸技术的显示屏,每个需要44美金;虽然也有中国企业宣称为苹果提供触摸屏,但LG、夏普和 JapanDisplay三家日韩企业才是这一重要部件的主要提供者。
  此外,iPhone5的无线部分是另一个占成本比较大的组件,为34美金,机械成本有33美金,A6芯片成本是17.5美金。
  而在中国供应商参与的部分,iPhone5的电池成本仅有3美元;而作为附件的耳机,采购成本价也没有超过10美元,至于手机组装工序,每部手机的生产人力成本,只有8美元。
  也就是说,在每部售价约700美元的iPhone5中,真正由中国企业提供的零配件,成本仅占约20美元,相当于这部手机售价的3%。
  华泰联合证券对苹果利润研究报告显示,每部iPhone手机,苹果公司占据其58.5%的利润,韩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公司占据了约10%的利润,而中国大陆劳工成本只占了1.8%。同时在iPad的利润分配中,中国企业所得的利润占比也仅有2%。

“苹果”里的中国制造未来

  早在2008年,一个名为“iPhone女孩”的故事,为急需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做了一个绝好的注脚。一位身穿白色工作服、笑容可爱、趴在生产线上摆出“V”字手势的中国女孩照片,出现在万里之外的一位英国用户的iPhone手机里。
  现在,这个4年前被富士康发言人称为“一个美丽的过失”的事件,如今依然是中国制造在iPhone手机这一全球顶级工业产品面前的集体尴尬:作为全球 最大的制造车间,中国的企业和工人往往只在苹果公司供应链的最底层,做着技术含量最低的人力组装工作,生产着可替代性最强的附属配件。
  甚至由于跟不上苹果公司快速发展的技术革新,一些原本被纳入苹果产业链中的中国公司,不得不接受出局的苦果。就在iPhone5的制造中,由于之前为苹果提供触摸屏配件的莱宝高科[16.24 -0.92% 股吧 研报],无法继续为苹果制造技术标准更高的IN-CELL触屏,这家上市公司将很难保住在苹果产业链中的位置。
  正是由于中国制造在苹果产业链中的尴尬存在,尽管眼看着苹果公司的股价从2008年底约100美元/股的价格起步,一路攀升至700美元/股的高位,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企业;但中国A股市场上的“苹果概念股”们,却仍旧重复着涨跌起伏的艰难成长。
  甚至就在成为苹果供应商之后,获得市场认可,股价出现显著增长的歌尔声学,却频繁传出了高管大量减持的消息,引领出一轮A股的减持潮。尽管对此,歌尔 声学董办人士表示,该公司高管密集减持,是为改善生活而进行的正常理财行为,并非看空公司未来前景。但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如此“声势浩大”的套现,容易 让市场产生公司高管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不足的担忧,并对其投资价值产生疑虑。
  歌尔声学这个并不典型的个例也许正说明,眼下,无论有多少中国公司挤入苹果公司的供应链,中国制造仍然无法摆脱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也无法证明中国制造真正开始了转型升级。
  从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iPhone手机,到如今第5代产品面世,每一年对苹果产业链中的中国企业梳理,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中国制造乃至 中国经济发展的见证。也许只有当苹果公司未来开始重视来自中国企业的产品和供应时,中国才算真正站在了世界产业链的顶峰。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