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moral2017

scroll back to top
哈佛博士冯伟麟 医病也医心
新闻频道 - 华社要闻
作者:世界新闻网   
2013-08-18 13:45

alt

现为北约克综合医院精神医学科研究部门主管与主诊医生的冯伟麟(如图),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及医学院、之后分别取得英国剑桥大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但他强调,医生最重要的,不在于接受多少医学教育,而在于是否用心诊断病患;他强调,诊治病患与诊治疾病,两者大不相同。

冯伟麟举例说明,病患可能因失业而产生财政困境,又或与家庭成员发生冲突,他说作为病患医生,“我必须协助他们,即使我不是社工人员”,他强调“用心治病”才能治愈病人,而非单纯的以药治病,即使病的表象治好,但病因仍在。

在香港出生成长的冯伟麟,直到高中毕业才移民至本国。目前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担任助理教授的他,大学和医学院都在多伦多大学完成,续于该校受特别培训,之后赴英国剑桥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分别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即使长时间浸淫在医生的养成教育当中,冯伟麟表示,在此过程中学到最重要的事,就是能实际诊治病患,因为在诊治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常识与知识,以真心对待病患,他强调,一个人可以拥有全世界的知识,但诊治病患并不等于诊治疾病。

在本地专攻神经心理学、讲华语的华裔医生少之又少,能讲粤语、中文的冯伟麟认为,他的投入正可以服务华裔病患,这也是他投身这个领域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也特别强调心理健康的文化因素。

不过,从医之路并不易,冯伟麟指出,大学毕业后还得读四年的医学专科,接着还有五年的驻院医师训练,之后可能还必须从事特殊研究训练,医生的养成教育、训练与研究时间前后甚至可达13年,此外还有学费的支出,他强调,有志从医的青年因此必需维持高度热情与兴趣并不容易,长期的坚持与毅力不可缺。

冯伟麟是全家中第一个成为医生的成员,他说父母只要求他“追求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事”。自高中起,他便对脑与行为感兴趣,甚至进入大学后,仍不太确定未来该成为医生还是学术研究人士,但展开医生训练时,渐渐发现自己很想帮助人们,而非从事人脑研究而已。

自认超爱阅读的冯伟麟,高中时期大量阅读有关科学方面的书籍,但当时的香港对于行为科学研究不被认同,直到大学时才得以选修更多有关神经科学方面课程。

对于有志从医的华裔青年,冯伟麟的建议是“跟随自己所想要的,并随时保有热情”,他说这或许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关键因素。青年们应该时刻扪心自问,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因为在迈向医生的道路上十分艰辛。

目前担任精神医学专科医生的冯伟麟观察,已有愈来愈多华裔本国民众对神经科学感兴趣,特别已见到有部分华裔人士投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当中,加入神经科医师的华裔人士也有增多的趋势。

虽然神经科仍非首选,但冯伟麟认为神经科很有潜力,因为现代有愈来愈多对于神经科医师的需求,因此鼓励有志从医的华裔青年,可以考虑投入神经学、心理学等医学领域,因为在华裔社区中对此有愈来愈多的需求。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