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scroll back to top
在多伦多探寻张国焘墓地(下集)
访谈频道 - 365人物志
作者:加拿大网络电视 365NETTV.COM   
2017-04-01 16:00

16

 

       冬日,异国。干草黄土,灰白碑石,喧声不再,往事如烟。

       当人们寻访到张国焘的墓碑,很自然的会认定,张的遗骨就在其下。然而,这一推论,被一位加拿大华裔学者所否定,这位学者名叫桑宜川。

       桑宜川在《炎黄春秋》2012年第5期杂志所发表的《寻找张国焘墓地》一文中做了详尽披露。

       桑先生起初的迷思是,在杨子烈去世与张合葬之前,按照中国传统的殡葬习俗,以张国焘的身份,应该至少还有一个独立的原始墓碑。那么,张国焘的早期下葬地点是否在同一处,原始墓碑究竟在哪里?

       细心而又执着的这位华裔学者,经过仔细实地考证,终于发现了谜团的答案。在距离竖碑约7米以外的地方,有一块很不起眼、十分容易被忽视的地碑,只有砖头大小,呈灰褐色,全英文,上书字母Kai Yin Cheung,立碑人以及立碑的年份。立碑人是一位牧师,而非15年后去世的张国焘夫人杨子烈。KaiYin,这是海外流行的威氏拼读法,恺荫是张国焘的字号,正如仲甫即是陈独秀,润之即是毛泽东一样。

       如同张学良晚年在夏威夷信奉了基督教,王明晚年在莫斯科常去天主教堂,张国焘晚年住在养老院,受义工影响,成为基督徒。因此,由牧师EMIL主理并立碑文,也顺理合情,同时客观上也起到了为夫人杨子烈避嫌的效果。

99

原始地碑下埋葬着中共早期领袖张国焘。桑宜川提供     

       仔细观察松山墓园里布局,目前尚存的地碑已不多,并且完全没有按编号排列,显得有些散乱无序,看得出当年下葬还没有纳入统一管理。逝者后人选址的随意性颇大。因此,桑宜川在其文章中发出推论,张国焘的原始地碑及冥坟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就应该没有被挪动过,保存完好。人们只知有竖碑存在,殊不知地碑与竖碑之间存在的重大历史误读。

       我个人也同意这样的观点,地碑旁很可能才是张国焘的真实冥坟,三尺泥土之下,埋葬着他的遗骨,因为张采用的是土葬。至于地点,并非现在人们所看到的合葬竖墓碑处。竖碑只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杨子烈去世后,杨家后人再做的第二个墓碑,并按照墓园的统一管理,整齐排列,安放在附近不远处。

       地碑才是张国焘的真实冥坟,我之所以说很可能,而不是说肯定,是因为我注意到了地碑的立碑年代是1991年,它既不是张国焘去世的1979年,也不是杨子烈过世的1994年,前不靠村,后不靠店,实在难以理解,这是一个至今没有解开的疑团。

       张的后人今何在?张国焘去世后,后事处理十分低调,家眷随后也销声匿迹。根据张国焘夫妇丧葬的原始档案中记载:张国焘入葬,杨子烈以亲属的身份料理后事。张原始墓碑上连正式的姓名都没有留下,用的是张国焘的字号恺荫,当时杨的居住地址是1700 Finch Avenue East,Willowdale。

       1994年,在丈夫去世15年后,杨子烈以92岁高龄故去。而杨子烈丧葬记录里,其最近的亲属一栏居然是空白。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其他特殊原因,张家的后人的确是在刻意回避公众视线。

       有关文章介绍说,张国焘与杨子烈育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张海威、张湘楚、张渝川,三位皆在美国与加拿大发展事业。文章曾透露,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张湘楚50年代在广州中山医学院学医。1968年,张国焘夫妇来到多伦多时,长子张海威在加拿大多伦多教数学,二儿子张湘楚在美国纽约当医生,三儿子张渝川在加拿大多伦多当工程师。

40 

桑宜川博士曾多次拜谒张国焘夫妇墓地。桑宜川提供 

       那么张国焘的儿孙后人现在居于何处?对张在多伦多的晚年生活,是否可以披露出更多更详尽的一些史料呢?能否帮助解开一些疑团?不少人对此很有兴致。

       其实,张国焘举家移居加拿大后,刻意回避公众视线,淡出江湖,从不张扬,他去世后,张家后人更是销声匿迹已逾三十年。有好事者,这些年曾向多个华社侨领打听其后人下落,皆不得而知。

       有趣的是,加拿大中文媒体星星生活2007年《多伦多寻访张国焘墓地》一文刊载后,报社接获读者电话,方知杨子烈亲姊妹的后代亦居住在多伦多,而且杨家的后人也在寻找张国焘的后人。

       历史人物的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割舍不断的是亲情。这里显示的图片为一份周刊记者所拍摄杨家的后人在张国焘、杨子烈合葬墓碑前拜谒献花的场景。

       毛泽东在1960年10月曾对来访的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说,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这句话是相当有分量的啊!

       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伦敦日报》曾经采访张国焘,他颇有感慨地叹道“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是的,那个时代的确已经过去了。3年以后,1979年,在隔海相望的异国他乡,在安大略湖畔宁静的坡地上,张国焘最终也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一块供他生后安息长眠的净土,终年82岁。从其个人结局来看,尽管晚景凄凉,倒也风平浪静,避乱于海外,已属万幸。人们无法想象,倘若张国焘滞留在大陆,在建国后历届政治运动的惊涛骇浪中,这位老者将会经历怎样的颠沛流离和历史清算。比起开国元勋刘少奇、彭德怀、贺龙、林彪的结局,张国焘的人生谢幕无疑要平静得许多。特约撰稿:肖鸣) 


 最新消息:地碑如今不翼而飞 不知何人所为?  

100

桑宜川博士手指的原始地碑,如今已不翼而飞。桑宜川提供 

       身居温哥华的桑宜川博士看到本网正在连载《在多伦多探寻张国焘墓地》,他在2017年清明节来临之际特传来以下文字,读来发人深省,不妨全录于下。 

       2011年8月我借去多伦多参会的空暇,在两位校友惠林兄与宗元师姐的陪同下,前往松山公墓,在经历了两次寻墓未果之后,第三次终于寻找到了张国焘隐身的双面墓碑,随后写成了一篇历史散文《张国焘客死加拿大的历史记忆》,记述寻墓的详细场景。随后由北京《炎黄春秋》,《中国军网》等国家级刊物及官网相继转发,传遍了海内外。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分别再次前往多伦多,拜谒张国焘墓园,张氏夫妇合葬的双面墓碑尚在,但发现原始地碑已经不翼而飞,原址凹陷下去约半尺深,看得出来张国焘的原始土葬地点有人动过土,真身遗骨已被挪走,旁边新植有一棵半人高的小松树,作为标记。中国共产党的老祖宗,一大主席,红军总政委张公国焘就曾安息在这里。观之令人唏嘘不已!

       本文为加拿大网络电视(365nettv.com)原创作品,版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Canadian Copyright Act 等法律法规保护。本文欢迎转载,但需注明“来源:加拿大网络电视;微信号:www365nettv”,违例必究。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